2)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君臣1_大齐悍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名利禄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这漠北三十万大军的统帅这个虚名,不要也罢,但是既然是师弟打下了这份家业,我就得替师弟把这份家业给掌控好。

  至于师弟怎么想的暂时我也不是很清楚,等见到师弟之后自然就清楚了,也许他会因为顾及到跟你这个伪君子之间的感情而心慈手软,但是我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刑昭的立场就是这么简单,一开始徐天德劝他造反的时候他是十分犹豫的,他骨子里一直都认为漠北的三十万人不是他的,而是陈华的。所以他觉得这件事如果没有陈华的同意,他绝对不能做。他决定了的事,再多来九头牛也未必能够拉得会,哪怕是他最在乎的女子盼春也没能劝他。

  但是当徐天德说出三皇子李封的心里话之后,刑昭那颗坚定的心出现了动摇。如果三皇子真的是这么打算的话,那么他造反也未尝不可,总好过到时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师弟惨死自以为是兄弟的人手中要好。

  不过那个时候刑昭并未擅作主张,而是派人出去盯着,然后让徐天德再次确认,等到自己的人回来告诉他是亲耳听到李封说出将来有一天如果无法掌控陈华的时候他就会对陈华痛下杀手,这个时候的刑昭才彻底让自己的决定落到实处。

  反抗,如果不反抗,最后的结果就是被人杀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至于陈华那边,刑昭并没有通知他,因为他知道师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如果就这么跟师弟说,师弟不会相信,而且会尽力来阻止自己。

  既然深知陈华的脾性,刑昭当然不能让师弟来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所以他的形式方法就是,先做事,然后再跟师弟商量。

  因为他很清楚,一旦这件事真的已经发动了的话,就算是师弟想要阻止自己都没有办法阻止了,战争出现,没有老皇帝压着,师弟所有的想法都只能够化作无奈。

  有的时候一个人太了解另外一个人的性格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一旦太过了解的话,就容易出现这种了解被利用的情况。

  现在的刑昭,其实就是在利用这一点而已。

  京城那边的消息每隔三天就会有到达漠北的,算算时间应该已经传到了京城的消息,却并没有在京城引起惊涛骇浪,这让刑昭感到十分奇怪。

  按常理来说,知道漠北三十万大军反了之后,朝廷那些人不应该是哭天抢地骂骂咧咧么?为什么他们非但没有半点动静,好像京城还是一派祥和一般?

  在此之前,徐天德派人见了在京城的刘奉先,但是刘奉先并没有给他一个确切的答复,所以漠北这边的人也不知道刘奉先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不过对刑昭而言,没有任何消息其实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恰恰意味着刘奉先也陷入了纠结之中,而这种心思上的矛盾,正是刑昭和漠北的边军所需要的。

  这段时间,他可是着实做了不少工作的,他喜欢谋定而后动,跟陈华的锐意进取不同,他最喜欢的就是稳扎稳打。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