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九章 选拔_大唐司刑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考,不可能把时间浪费在县衙里面,当个小官什么的,除非是科考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中,前途无望,那样的子弟才会进到县衙里面当小官儿,否则的话,还是要以长安的科考为主。

  另外,如果读书水平太差的子弟,反正也没办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无法当官,财主们也就不送过来了,也不丢这个人现这个眼了,还不如做做生意,得一个官商的名头,有了官府背景,做生意发财还是比较容易些的,这是看得见摸得着,最容易得到的实惠,财主们自然懂得取舍。

  李日知举行的这个县级科考其实也就是考了两场,第一场刷掉一批,就是那种实在不行的,第一场就给刷掉了,不过李日知也没有亏待他们,至少也给个里长让他们干。

  如果这些人里面有不愿意当里长的,那也没关系,因为乾封县有皇帝的行宫,行宫的一部分,根据皇后的要求改成了县学,李日知把这些读书人在县学里面安排了位置,愿意真在里面读书也可以,如果不愿意来此读书,那么在这里挂个名儿也可以,总之就是不让这些人白来考这么一回县级科考。

  至于剩下的几十个读书人,李日知进行了第二次考试,按照他们的成绩给他们排了一下名。

  排名靠前的读书人可以做吏曹,或者是主事,排名靠后的人则分到各曹,成为文职的吏员。

  因为乾封县在乾封年间是和京畿诸县平等的,所以县衙里的编制当然就多了一些,至于等朝廷把年号给改了,不再用乾封这个年号,乾封县的地位降低,没法再维持那么多的编制了,那么这些读书人是要继续留在县衙里面当差,还是走科举,或者是回家,那就看他们各自的选择了。

  不过,估计那个时候李日知已经调离了乾封县,所以也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

  其实最难选择的是县衙里面的差役,比如说捕快,这个读书人就不好使了。

  对于捕快的挑选,一个来源是地主老财们家里那些习武的子弟,另一个来源就是县里的青壮。

  李日知打算选二十个正式的捕快,其中有两个捕头,乾封县是一个大县,二十个捕快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说还需要有编制外的帮闲,就是那种帮着捕快做事的人。

  大多数时候维持县里治安的人,并不是有编制的捕快或者是差役,而是这种帮闲,帮闲也穿着县里面官差的皂服,也拿着县里面发的一份工食银,但却并不是真正的官吏,只能算是官府的爪牙。

  李日知选来选去,却只选出来十九个捕快,第二十个捕快,他是无论如何也选不出来,他对于捕快的要求是蛮高的,肯定是高于平均水平,可是能达到他要求的却不多。

  实在选不出来,李日知倒也并不强求,十九个人分成两队,一队十个人,一队九个人,暂时没有选出捕头来,由成自在管着他们。

  可能是由于封禅大典的关系,再加上甄蒙德和吴鹏辉这伙响马被剿干净了,所以乾封县的治安好得很,竟然两个来月都没有出什么案子。

  一直等到了天气变暖,春暖花开的时间,这才出了一个案子。

  。m.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