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5章 皇建有极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25章皇建有极

  之所以这样推进商屯,赚钱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因素。

  再者说了,哪朝哪代靠他娘的种地能赚到钱?

  朱厚照毕竟也是有些见识的人,他当然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他还是同意了顾佐上奏的,关于以少府的资金进行商业屯垦的建议。

  因为土地不耕种是个浪费,多产出一些粮食对于整个国家是好事,而且招募而来的老百姓也算有个生计。

  这两点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地方,至于那一百多万石的粮食,说实话就是没成本,全拿出来卖,又能卖多少钱?

  另外,当朝廷掌握的粮商能够有这么多的粮食产出,紧急关口调动起来肯定是比从民间加税要来的更快,也可以尽量避免刺激老百姓。

  最后,政府掌握着粮食,可以对粮价有影响能力,当某个地区粮价过高,调节起来是有手段的。

  基于这三种影响,他同意少府粮商扩展产业链条,不要只当个倒买倒卖的中间商,而要回到源头。

  同时这也是解决四川人口不够、湖广流民遍地以及河南等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突出的一种手段。

  而缺点就是,一旦后面贪腐不能控制,那寄生于朝廷商屯体制下的那些老百姓便要辛苦了。

  这也没办法,一件事不可能每一面都很好。

  这件事他是交予顾佐总负责,本来也考虑过或许应该让一位阁臣总领,但后来想着这种有些新的东西还是让年轻人来,杨一清和王鏊多多少少带一点老古板和老套路。

  至于大同,以现有的卫所兵为乙级卫,以招募兵为甲级卫,以两种方式结合的办法,实现将大同进一步打造为军事重镇的设想。

  朱厚照和朝臣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以这样的办法来回复王守仁。

  至于那些因为阳奉阴违被抓起来的人……

  皇帝一边写着朱批一边对大臣说:“说来也巧,前些日子,靖虏伯也向朕上了一道奏疏,请示那些抗命之人如何处置。朕觉得可以统一回复他们两位:朕明白他们虑及所抓之人有千户甚至有指挥使,这些人都是品级不小的朝廷命官,要是不上奏就先斩了,总是不太好。

  但他们两位都是总督职,靖虏伯挂兵部尚书衔,王守仁挂兵部侍郎衔,朕也都赐予了他们王命旗牌,本就有先斩后奏之权。清理军屯又是朕强调再三的国策,阳奉阴违、不遵圣令,等同兵败弃城,有何理由不斩?”

  天子这样讲话,大臣们都是以往从未听过的。

  他们只晓得,天子会告诫大臣要慎用手中权力,没想到还有觉得他们的动作尺度仍然不够的。

  实际上,朱厚照也真是温和派,

  按照道理来说,只要侵占的土地,交不交都该杀,凭什么你认了错,过去的违法事实就不追究了?

  法理是这样。

  只不过他为了更便于推动军屯的清理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