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1章 一箭双雕_大明嫡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东阳和谢迁都是几十年宦海的人,皇帝的心思几句话一讲,他们便能够明白。

  皇帝所要坚持的,其实就是大局观三个字。

  在顾佐与少府的这件事上,何为大局?

  答案也许不好讲。但绝对不是为了朝堂之上的那点所谓的小心思。

  但是这样的用人方式,对于帝王来说难度极高,因为它不平衡。

  如果似嘉靖那样,用一个人,再扶一个人对付他,那么朝堂掌控起来就较为容易,因为皇帝在这个局面下是超然的,谁也不敢得罪了皇帝。

  朱厚照也使过,便是用司礼监去平衡内阁,但他的用法,仍然是为了具体事情的推进。

  可以说是争斗服务了政务,而不是政务只服务于争斗。

  若是后者,斗到最后就是以扳倒对方为一切的根本,至于国家、百姓,早就抛诸脑后了。

  而不平衡之所以考验大、难度高,

  就是容易把皇帝支持的一方弄成一个尾大不掉之势。

  到时候其羽翼已丰,再想找人制衡可就难了,甚至变成了皇帝本身也离不开他。

  实际上少府确实有这种苗头,

  少府令顾佐掌握那么多的钱财、那么重要的政务,不可避免的会亲手提拔一大批官员。这些人各自的路都不一样。

  如此一段时间过后,

  别人再提到顾礼卿就可讲一句‘门生故吏遍于天下’。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这些话,李东阳要讲。

  他不会坚决反对皇帝那样选择,但该他说的话他要说。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朱厚照呢喃着重复这句话,

  其实如果他已经年岁很大,那么这句话分量就重了。

  毕竟,不可能给儿子挖坑。

  但他比顾佐年轻太多了。

  难得的是李东阳愿意讲这样的话。

  内阁这些人,不会次次都支持他这个皇帝,因为理念有时不同,但至少他们愿意为了大明而谋。

  “刘瑾,知道什么叫公忠体国了吧,这就叫公忠体国。”

  刘瑾微微躬身,他近来行事有些放纵,张永的回来叫他冷静几分。有些时候他能觉察到一些……皇帝的心思。

  缰绳松一松、再紧一紧,这也是他的命了。

  “李阁老,谢阁老,”

  “微臣在。”

  “这件事,朕知道了。但不论是盐场拍卖还是不夜城开业,都是朕心心念念之事,临阵换帅,兵家大忌啊。至于朝堂上这些风风雨雨,朕虽然年纪小,但看得多了。自古圣明之君,谁忧虑过这些?”

  皇帝讲话总是有一种锐气,这是与先帝明显不同的。

  “……不过你们说忙闲两重天,这倒也是个问题。今日这封杭州织造的信,两位阁老带回去,市舶司的事,你们与吏部商议,务必选用得人、处置得当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