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 继续解释_烽烟狼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核爆炸后最初十几秒钟内产生的γ射线和中子流

  1.传播速度快:最大可接近光速。

  2.作用时间短:时间多为十几秒钟以内。

  3.能发生散射:早期核辐射最初基本上呈直线传播,但在传播过程中与介质相碰撞可发生散射,运动方向呈杂乱地射向目标物。

  4.贯穿能力强,但能被介质减弱

  第四条重点说明一下,每20厘米的水层可以将早期核辐射减弱50%,换算一下,三十米水深是厘米,也就是说,在三十米水下遭受到的早期核辐射只是水面上的1÷2的30次方,几乎就等于没有。

  (4)放射性沾染就是核爆炸时产生的大量放射性核素,在高温下气化,分散于火球内,当火球冷却成烟云时,与烟云中微尘以及由地面上升的尘土凝对成放射性微粒。受重力作用向地面沉降,称放射性落下灰,简称落下灰。由此造成空气、地面、水源、各种物体和人体的沾染称为放射性沾染。

  很明显第四种杀伤至少是在核爆五分钟后,也就是“黑雨”下来后才会强烈地作用于地面上的目标,这时候萧老二早已经逃离了核爆区。

  另外还有核武器当量(只是一枚5000吨,算在小型核武器范畴)、距离(400米以上,不是爆点正下方)、自然条件(深秋、初冬有利于降低核武器的各种杀伤)、地形地物(水下30米)、时间(核爆后四至五分钟最危险的时间萧老二都在水下,普通人都能憋气一、两分钟,“乙号部队”憋四分钟不算长吧。)

  所有的条件加在一起,让萧老二躲过了必杀,不过话说回来,小鬼子要是投弹的时候往水库方向偏上两、三百米,那后果可能就会不同了(幸亏无人侦察机被击落的早,日军只是凭借判断确定的投掷座标。)

  有读者提出5000吨级原子弹对于萧老二的杀伤问题,在此小小地解答一下。

  原子弹杀伤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

  在以上四种主要杀伤破坏因素中,前三种因素的作用时间均在爆炸的几秒至几十秒之内,故称为瞬时杀伤因素;而第四种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则比较长,可持续几天、几周或更长时间,以其放射性危害人员健康,因此称为剩余核辐射,另外还有由核爆炸释放的γ射线,使空气分子电离,形成核电磁脉冲它的作用时间不到一秒钟。主要是破坏或干扰电子和电气设备,但尚未发现对人畜有杀伤作用

  下面一一说明:

  (1):光辐射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几千万度的高温火球,向四周辐射的光和热、光辐射也称热辐射。光辐射的致伤作用,主要取决于光冲量的大小。

  光辐射能量释放有两个脉冲。第一脉冲为闪光阶段,持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