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粮荒(求推荐)_大宋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宁府衙后堂。

  王汉之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内踱来踱去。

  他的头发原本已是灰中带白,经过这几日,花白了一半。

  对于赈灾,王汉之这个老官员经验极其丰富,但是他却知江宁城错综复杂,不是他这个四品的知府轻易能控制得住的。但是那日募得十二万余贯钱后,他的心头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事情远非他想得那么简单。

  不过十余天时间,江南的米粮,由一贯八百钱一石,突飞猛涨到三贯一石,竟然还一直持续在涨,现在已经涨到三贯五百钱一石,足足翻了一倍,而且居然还买不到粮。

  按理说,近年来连年天灾,各大粮商早已有蓄粮,不应该涨到这么快,去年最高也不过涨到两贯,随后又下跌到一贯五百,今年就算水灾再严重,也应最多涨到三贯。

  然而,十余日来,各大粮商手中的米粮不是被人抢购一空,便是囤积在手中不卖,使得市场上得以流通的米粮日渐见少。

  王汉之当然知道这幕后是谁在操作,可是却无可奈何。

  米粮和私盐是郑家的立身之本,郑家掌控了江南东路大半米粮的生意,除了郑家,其他人也绝无此能力操控整个江南东路的米粮市场。

  为此,他不惜自降身份,以四品大员之身,三番五次前往郑府求见郑安,却屡次碰壁。

  “郑家也是皇亲国戚,岂可扰乱地方,大发国难财……”

  不过,说这些没用,郑家一向就是靠非法经营起家,发国难财这种事情在郑安手里又不是第一次干,否则郑安何以从一个小混混步步为营,一举成为江南赫赫有名的富商。

  再者,原本赵、谢一家,如今王、赵又联姻,郑家在江南的地位岌岌可危,而王汉之与王家又一向走得很近,郑安早就有修理王汉之之意。

  而最重要的是,郑家这次不但号召各大粮商囤积米粮,待价而沽,自身更是倾尽全力,囤积了三十余万石的米粮,再以高达每石四五贯的粮价出售,那将是近百万贯的利润。

  凭此一战,郑家便可威震整个江南,势压赵、王、谢三家,扳回劣势。

  商场如战场,无论是号称女诸葛的谢芸,还是有儒商之风的谢虞,抑或是沉稳的王桐,终究是忽略了那退居幕后的郑安,把他当做没牙的老虎,否则也不会出现郑家及其关联的粮商连续在江南之地抢购了近十日才反应过来。

  只是他们三家原本的生意并不在米粮之上,就算是郑家大赚一笔,也不至于对其伤筋动骨,真正要伤筋动骨的是他王汉之。

  不但官府库存的粮食日益减少,赈灾难以为继,就是城内的百姓因为买不到粮,家中的余粮也不多了。

  一旦城中粮尽,届时不只是十万灾民缺粮,城内的二十万土著百姓也将无米下锅,势必生乱。

  当然,届时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