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一章 劳工和学生(一)_重生之军阀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人都死没了,想要我们去给他们卖命打仗呀!”

  “什么?打仗!俺可不去了,俺怕死。”

  “我也是……”

  本来有不少人冲着白面馒头和三块大洋准备报名,跃跃欲试,但一听说欧洲正在打仗这事,瞬间打起了退堂鼓。

  馒头好吃,但是命更重要。

  “不是这么回事!不懂别胡说八道!”长官赶紧解释。

  “怎么可能会让你们去打仗吗!瞧你们这一个个的,什么德行?要是去打仗的话,准是一群逃兵!洋人又不是傻子,会指望逃兵打仗吗?说白了,你们去的目的,是去出苦力。如说,修铁路、做饭、当工人,说白了,是去欧洲干杂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围观的人们这下子听懂了。

  换个地方打工而已,只不过是从现在安逸的码头挪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难怪给的福利待遇这么好,原来都是用命换来的。

  不过想一想,一个月三块大洋,一年可是三十多块,而且洋人也会给钱,干一年的能顶在国内干十年的,风险很大,但是值得一试。

  在国内,还要承受着老板和军阀的欺压,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进了他们的腰包,还不如拼一把,大不了死在外面,一了百了。

  若是不死,能赚到钱回来,这辈子也值了!

  “我报名!”

  “算我一个!”

  “还有我!”

  人群踊跃的报名,争先恐后,生怕错过这个发财的机会。

  “别挤,慢慢来!”

  长官见有这么多人捧场,舒了一口气,不至于完不成招募人数的指标而被责罚,长官笑了,无奈的笑,笑的流泪……

  冯国璋本来的计划是直接以抓壮丁的形式强行征人,简单粗暴,幸好被袁兆龙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太可怕了,非得激起民变不可。

  通过支付高额薪水补偿的方式,用怀柔政策来解决问题。

  前期计划要遣送三万劳工送到欧洲,每个人每月三块大洋,意味着要每个月支付将近十万块,而且随后还会有劳工派送到欧洲,这对财政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咬了咬牙,袁兆龙向冯国璋承诺,这笔钱三分之二由湖北来承担!

  也算是袁兆龙一种变相的补偿方式吧,毕竟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补偿也是应该的。

  不过,袁兆龙还有一个更加疯狂的想法,为了这个疯狂的念头,处理完劳工的问题之后,袁兆龙连夜赶回了湖北,重新回到了军校里。

  这一次,袁兆龙把主意打到了学生们的头,或许,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欢迎校长讲话!”

  军校又一期即将毕业,两百名学生汇集一堂,身着崭新的军装,坐姿统一整齐,聚精会神准备聆听校长的教诲。

  这两年因为战事频繁,袁兆龙很少到军校里给学生们讲话,课,但百忙之仍然不忘关心学生,军校是高素质部队的展现。

  国不缺当兵的,缺的是真正意义的指挥人才。

  冯国璋、段祺瑞之流,哪个不是从军校讲堂里出身,高级系指挥官大部分都有军事学堂背景。

  算速成班,这已经是第四期了。

  三期学生将近七八百人,各有所长,已经初步的成为鄂军各个层次的坚力量,袁兆龙倾尽心血的投入收到了汇报。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