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二章:宏图计划_重生火红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时的灯具远没有后来那么规范,分类那么细;什么商照,家居,室内,室外的;只要灯能装上去亮,什么地方都可以用。

  色温,显指等参数还是实验室科研工作者才知道的概念。

  不光普通老百姓买灯,就是经营者推销,只关注一个参数,就是亮度,越亮越好。

  这个是最直观的视觉感受,老百姓只关心这个。

  所以生意好做。

  稍微多个心眼的还会关注一下灯具的寿命,毕竟这个和成本挂钩,十元买个灯用一年,和二十元买个灯用三年,哪个划算,这笔账大概都是会算的。

  接下来的日子,田子欣就在店里边学,边问,边观察;下班后到附近配件市场转一转,了解配件行情,顺便买一些配件和灯具拿回到出租屋里研究。

  古镇目前只有灯具厂五百多家,未来二三十年会增加到五千家,增长十倍;加上粤省其他地方,比如佛山,东莞,惠州等地,另外长三角也是一个产灯的重区,全国合计吃灯具这碗饭的厂家达万家之多。

  什么原因,就是因为这一行门槛低。

  什么配件都买得到,一张工作台,几把螺丝刀,就可以开干了。

  经过几十年的行业整合,依然数量庞大,大厂有大厂的活法,小厂有小厂的活法,手工作坊有手工作坊的活法。

  各吃各的饭,各走各的道,谁也不碍谁。

  其他门槛高的行业就不是这样,比如彩电行业,经过多年整合,最后就只剩下那么几家,康佳,创维,TCL,海信,长虹。

  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门槛高,投入巨大,一般人根本玩不起。

  几大巨头早就联合起来瓜分了市场,占领了制高点,有多年积累的口碑,后来者很难打进去。

  财大气粗,有资本作后台也不行。

  比如做冰箱的格力董女士放言要做手机,打垮小米,结果闹了个笑话,不了了之。

  ………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田子欣基本掌握了灯具知识。

  其间,陈梅每次都是一个人来,接待客户,发货,算账,偶尔去附近厂子里进货,每天过的忙碌又充实。

  她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一早对着账本算账,那笑的真叫一个灿烂,开心。

  人说温州人是天生做生意的动物,把孔方兄作为信仰图腾,真的一点不假。

  这一行利润高,确实有钱赚。

  假如一款灯具厂家十元出厂,古镇店面可以卖十七八块;若到经销商手里要卖二十,分销商手里就要卖到三十了。

  一番周转下来,从厂家到使用者手里,涨了整整三倍!

  她是孤身一人在这边,还是家里人也在这边,若家人也在,怎么也不来店里看一下;若孤身一人在这边,那她的丈夫为什么不跟过来,还有小孩呢。

  这些疑问,田子欣偶尔也会想一下,但本着学徒谨言慎行的原则,他只是想想而已,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