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8章 撤退机枪_人在缅北,打成最强轻步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找到了机组成员的住处,然后又收买了洗衣房的工作人员,让她只要看到有制服送洗就通知自己。

  原因很简单,机组上飞机之前,制服一定得洗,得熨。

  而第三个,针对的就是男性机组成员-――这是第二条监控的延伸。

  滞留的两架飞机,机组成员男女各半,他们在景栋已经呆了几个月,不可能耐得住寂寞。

  而所谓的“家政公司”提供的“女佣上门服务”,就是一种不可直言的潜规则。

  盯紧她们,就能获取到更多的“一手信息”。

  当然,除了这三条主线之外,他还做了一系列的动作去获取信息,以便交叉验证。

  当这一系列的策略传到陈沉那里时,就连见多识广的他也有种叹为观止的感觉。

  因为,姜河真的是把开源情报这块做到极致了。

  他的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情报颗粒度甚至不输于某些冒着高风险去搞来的闭源情报了

  因为他的到来,东风兵团对民航撤离路线的监控形成了闭环,而其他方面的监控,就顺理成章地交回到了鲍启等人手中。

  陆路、水路因为路线狭窄短促、单次撤离人员数量有限,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涉及到投鼠忌器的问题,只要掌握制高点,盯好几个码头、几条小路,就基本上能做到及时响应了。

  三条路线封堵,还剩下最后、也是最隐蔽的一条路线,那就是分散突围。

  是的,缅军要把暗影兵团送走,但这个“送走”,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并非实实在在地去送。

  所以,暗影兵团这些人,还是有可能以1到两人一组的散兵队列分散撤离的。

  但是,他们可以分散撤出景栋,却不能一路分散撤出缅甸,因为他们不是缅甸当地人,哪怕对地形再熟悉,不能统一行动的话,时间一拉长,暴露的危险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陈沉判断,他们必然需要设置集合点,而这个集合点的距离,也必然不可能距离景栋太远。

  那就好办了。

  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还都只能在图上作业,你能想到的集结点,我就想不到吗?

  陈沉在景栋周围按照双方布防情况、周边交通情况、地形、水文各种因素,画出了大大小小50个可能的集结点,然后让何邦雄分出了50个民兵,就部署在这些集结点守株待兔。

  他不指望这些人能挡住暗影兵团,甚至一秒钟都不需要。

  因为,只要他们看到了暗影兵团集结的踪迹,东风兵团的米-171Sh,就会在20分钟之内,从孟宾扑到他们的头顶上。

  20分钟,他们在丛林里能走出多远?

  不是人人都是林河,最多也就三四百米罢了。

  到时候万一真跟丢了,大不了就是执行李帮那套方案,挂点汽油桶往下丢

  一切安排就绪,趁着景栋局势进一步收缩恶化的机会,陈沉抓紧时间,开始对东风兵团成员进行索降特训。

  因为这次是真的要打空突了。

  他没有再专门挑核心组来训练,反而一开始就淘汰掉了核心组的好几个人。

  白狗,有轻度的恐高症,影响不大,但短期内很难纠正,直接淘汰。

  石大凯,跟杨树并列的,队伍里最稳定的狙击手之一,他干脆就不要下飞机。

  林河,技术水平基本达标,但战场经验不足,那种“怕子弹”的心理还没有完全克服,实在是打不了索降。

  一轮选下来,东风兵团挑出来包括陈沉在内的6个人进入真正的索降训练环节,而在开始训练之后,又有一个人因为体型过大被淘汰。

  请收藏:https://m.tokew.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